种养结合的模式有哪些(种养结合模式的缺点)

作者:种养结合的 -
种养结合的模式有哪些(种养结合模式的缺点)
种养结合的模式有哪些呢?
一、种养结合模式
1、稻田养鸭与水稻混养模式
稻田养鸭:也叫水稻+玉米。稻田养鸭具有与水稻养鸭的稻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稻田养鸭与鱼稻混养模式
(1)稻田养鸭与养鱼养鸭是一种生态养鸭模式。稻田养鸭具有比养鱼养鸭效率高、投资少、养鸭收益大的优点。
(2)稻田养鸭具有适合水体交换的特点,主要通过追肥施用氮肥和中后期培育浮游生物,供鱼类食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
(3)稻田养鸭在各类农田中,水稻以占鱼稻为食物,而鱼和鱼还可以互相捕食。因此,一般来说,鸭稻共生可以避免养鱼中的捕食,鱼可以利用稻田水体提供养分,鱼可以捕食稻田中的鱼。
3、稻田养鸭效益高。稻田养鸭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
4、稻田养鸭与养鱼养鸭相比,投资少,收鱼周期短,效益高,而且能够利用稻田水体获得充足的天然饵料,对鱼类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的影响。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分析
1、增产。稻田养鸭比养鱼省劳力、省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2、节省饲料。稻田养鸭通过施撒沼渣、花生麸、蚕蛹等优质的畜禽粪便,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3、减少病虫源。稻田养鱼与种植业一样,既能生产鸭、鱼、稻共生,又能保护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好项目。
4、提高劳动效率。据试验,施用沼渣、沼液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种稻能获得增产,是一项成本低、易操作、增产性强的高效措施。
5、减少化肥用量。稻田养鱼与种植业一样,对氮、磷、钾肥的比例要求不很高,一般以40%~60%的比例投入,而且稻叶产量与化肥相对应。
稻田养鱼高产效益
1、在同一稻田,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不同。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的总吸收量约占总量的3-5%,苗期约占10-20%,穗期占8-10%,结实期占70-80%,水稻的一生中对钾、氮磷的吸收总量,从3-5个阶段说,分为苗前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分蘖前期(抽穗期、幼穗分化期)和拔节前期(抽穗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