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

作者:特大特色种 -
特大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
特大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东部沿海多民族农牧民生产生活能力,而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使我省推动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把山区农牧民增加致富的基础出,成为培育特色农牧民群体的一项有效手段。
市委常委、市委的领导多次强调,一定要把增强农牧民生产生活能力,使全市农牧民逐步摆脱贫困成为目标。该同志就要求下一步要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能力,加大农牧民的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农牧民的培训,增加农牧民的就业能力;二是增加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钱袋子”;三是真正加大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种养业特色特色产业的开发,加大当地种养业科技和技术的投入,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种养业的致富能力。
据介绍,该同志经过多年来的历程,不断探索、探索、创新,逐步掌握了促农增收、避开就业“瓶颈”的致富之路,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示范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自治区农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业部授予“一四四八团育繁推一体化示范推广奖”。
四、按照“项目落地、着力培育、集中培训、精准帮扶、市场营销”的要求,成立了4个重点工作站,新组建了2个蔬菜技术推广站,加快了蔬菜产业的发展。2014年,全县引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蔬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年种植蔬菜2.59万亩,产值1.48亿元。
五、积极探索蔬菜合作社与销售、贩运等产业的合作机制,带动了贫困户入股或参与生产。利用现有渠道和资源优势,县内百余家蔬菜加工企业入股,注册成立了“海源中蔬”、“海源西菜”、“海源源淮山”等商标,并注册了“海源淮山”商标,年产值1.7亿元。此外,通过培育蔬菜经纪人队伍、引进龙头企业等形式,不断拓展市场,当地蔬菜产业也不断壮大。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9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
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推动基地化生产。目前,全县已建设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1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8个,蔬菜商品化处理率90%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