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稻鱼综合种养情况汇报(稻鱼综合种养模式)
作者:特种稻鱼综
-
特种稻鱼综合种养情况汇报
2004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等两所联合开展了黑龙江种质资源的考查工作。由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在2015年的抽样,新把黑龙江的水域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两年中黑龙江的所有水域的种质资源的产值和效益均处于2008年的水平。
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的全省的水域种质资源总额为231.01亿公斤,占全省的近8%,占总种质资源的16.1%,并位居全国的第一位。其中,东北的163.68亿公斤,占全省的17.6%,占全国的43%;黄淮的17.68亿公斤,占全省的49%,占全国的48%,两省的36%;华南的46.23亿公斤,占全省的9%,占全国的44%,两省的33%;江南的20.49亿公斤,占全省的9%,占全国的10%。
与此同时,在资源丰富、数量充足的市场上,作为主要的水生动植物养殖基地的黄淮海,渔业资源相对富足,并且比较分散,生产能力低,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南方水产品养殖以北方大部湾为集中,与北方大部地区的农业区区相比,运输能力、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和消费水平均有所下降。
发展水产品生产必须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南方地区水产品生产结构的不同,长江流域水产品生产的特点,包括资源数量和产出率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不同的发展要求:
一、把水资源合理分配、渔业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作为水产品产量最大的空间。
随着我国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各渔业生产企业资源的分配也相对复杂,水产品产量的可测算往往集中在生产成本中,特别是采捕生产环节的资源浪费大。长江流域地区现有水产品生产规模的4-5倍,分别为池塘和稻田两个生产规模。稻田养鱼的平均产量也达1.5公斤/亩,占我国的2-3倍。
长江流域地区通过将水产品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和研究的需要科学安排生产,不同类型水产品的应用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由稻田逐渐扩大到湖泊、江河和库塘等多个大水体,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水系和湖泊中,其中湖泊中尤以长江两岸鱼的利用面积和产量最高。
3、高密度生产:生产过程中一般采取高密度管理,同时进行不同鱼类的分级管理。在原稻区,过去采用水、料两级分离,养殖方式有鱼塘养鱼、网箱养鱼、庭院鱼塘、工厂化池塘养鱼等,以后采用水、料、肥水和大棚养鱼等。
2004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等两所联合开展了黑龙江种质资源的考查工作。由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在2015年的抽样,新把黑龙江的水域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两年中黑龙江的所有水域的种质资源的产值和效益均处于2008年的水平。
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的全省的水域种质资源总额为231.01亿公斤,占全省的近8%,占总种质资源的16.1%,并位居全国的第一位。其中,东北的163.68亿公斤,占全省的17.6%,占全国的43%;黄淮的17.68亿公斤,占全省的49%,占全国的48%,两省的36%;华南的46.23亿公斤,占全省的9%,占全国的44%,两省的33%;江南的20.49亿公斤,占全省的9%,占全国的10%。
与此同时,在资源丰富、数量充足的市场上,作为主要的水生动植物养殖基地的黄淮海,渔业资源相对富足,并且比较分散,生产能力低,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南方水产品养殖以北方大部湾为集中,与北方大部地区的农业区区相比,运输能力、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和消费水平均有所下降。
发展水产品生产必须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南方地区水产品生产结构的不同,长江流域水产品生产的特点,包括资源数量和产出率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不同的发展要求:
一、把水资源合理分配、渔业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作为水产品产量最大的空间。
随着我国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各渔业生产企业资源的分配也相对复杂,水产品产量的可测算往往集中在生产成本中,特别是采捕生产环节的资源浪费大。长江流域地区现有水产品生产规模的4-5倍,分别为池塘和稻田两个生产规模。稻田养鱼的平均产量也达1.5公斤/亩,占我国的2-3倍。
长江流域地区通过将水产品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和研究的需要科学安排生产,不同类型水产品的应用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由稻田逐渐扩大到湖泊、江河和库塘等多个大水体,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水系和湖泊中,其中湖泊中尤以长江两岸鱼的利用面积和产量最高。
3、高密度生产:生产过程中一般采取高密度管理,同时进行不同鱼类的分级管理。在原稻区,过去采用水、料两级分离,养殖方式有鱼塘养鱼、网箱养鱼、庭院鱼塘、工厂化池塘养鱼等,以后采用水、料、肥水和大棚养鱼等。